2018-09-25

朋友过多一个月要当爸爸了 我们聊了聊,孩子要出生大概的花费会是多少,要准备一个预算 这里有一些解释: https://www.imoney.my/articles/cost-to-have-a-baby 请奶妈或者佣人的钱又另外算 生一个孩子还真的要准备好预算,尤其生活在这一个大城市 这还没有加上之前试管婴儿疗程的费用呢! 朋友之前在马大试管疗程两次不成,换去私人医院一次才成,总数花了5万多块 我们之前在马大幸好一次就成,只花了万二多。 不过我说,过后还有孩子成长不同的花费呢!教育费,保险费。。。 最重要的,希望和祈祷孩子健健康康 有一对夫妻的孩子基因先天却少一种enzyme,疗程如果孩子10kg,每年花费整RM750K,还没有加上当孩子长大,增重了会需要更高的药物费...

Posted on Tuesday, September 25, 2018 by kheeliam

No comments

2018-09-19

编注:本文作者朱立立,是海外女作家协会老会长,本文是她生命中发生的一件真实故事,亲爱的朋友,看后请大家交流一下,如果发生我们身上会有什么感受?     我的老伴近年來幾次中風,記憶和判斷都受影響。這倒也能接受,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記憶和判斷有問題,所以找不到東西就怪我亂動,記不得的事就怪我不告訴他,甚至對我發生懷疑,好像他並沒事只是我在製造問題。無謂的糾纏老是扯不清理還亂,使日子沉重得無以承擔。結果孩子回家來開家庭大會,建議老爸獨自搬去養老院。這是我一生最為難的決定了,我們結婚43年,感情一向親密,從來都指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,沒想有天會送他一人去養老院,心中既是歉疚又是惆悵。 老伴住了一年獨立生活的養老院,始終未能適應群體生活,抱怨沒有可交的朋友,寧願呆在自己的公寓也不願參加活動。我幾乎天天去看他,不能去時也一定打電話給他。奇怪的是他對我再無疑心,一再說他愛我信我,令我懷疑讓他住養老院是不是錯誤。今春他出現頭昏得不能站立的現象,醫生說是神經系統問題,也沒有辦法可治,要用走路器扶着走,所以又把他搬到另一家有扶助設備的養老院。老伴仍然抱怨不已,說他的好友都在以前那家,這兒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。 近兩個月來,我來看他時他都不在自己的公寓,打電話也沒人接而只好留話。孩子們也紛紛問爸爸去哪裡了? 我作了點偵探工作,這才發現老伴有女友了。露意絲以前是個藝術老師,還是伯克萊和斯旦福大學的畢業生,家庭背景良好,年紀看來和老伴相當,頭腦清晰靈活,而身體比老伴還差一大節,瘦弱得經不起風吹,...

Posted on Wednesday, September 19, 2018 by kheeliam

No comments

2018-09-18

是有一点的放肆了一段日子 该开始有点改变了 不为什么 让健康更进步一些。。。...

Posted on Tuesday, September 18, 2018 by kheeliam

No comments

2018-09-15

題目:沒有想到,老後會變得這麼弱 母親已經八十好幾了,記得她五、六十歲時,習慣在微曦晨光中,與鄰居們登上社區後山。他們還在山上搭了個竹棚,竹棚裡那一爐柴燒的熱茶,日日暖著彼此的心。 後來,隨著老鄰居的逐漸凋零,母親不再上山,她唯一的運動習慣也跟著斷了。再加上兒女陸續離巢、老伴離世,開始獨居的母親,不用再為家人料理膳食,經常是一碟醬菜、幾塊鹹魚就打發一餐。 回想起來,母親的明顯轉弱,差不多就從這個時期開始。 老後一定會按照進度變弱嗎?似乎不是。因為母親有一個「對照組」:林阿姨。林阿姨比母親年長好幾歲,年輕時是社交舞老師,移民到美國後,仍然把跳舞當成固定的運動習慣。 林阿姨曾經想教母親練舞,保守的母親忙不迭地回答「嘸愛啦」,多年之後,年近九十的林阿姨,仍然可以獨自搭機往返美台,母親卻早已不良於行。 老人體驗館,提早體會老後的種種艱難 雖然我一路看著母親變老、變弱,畢竟只是旁觀者,直到幾年前,參觀一處老人生活體驗館後,才提前感受到老後變弱的種種挑戰。 我在雙腳綁上沙包爬樓梯,終於知道老人腿力退化後,為何會變成「樹懶」,只能邁著沉重的步伐龜速前行;我戴上耳機聽指令,手忙腳亂的分裝五顏六色的藥丸時,才真正理解老人聽力退化後,為何會跟不上時代的節拍。 這座體驗館,讓我早一...

Posted on Saturday, September 15, 2018 by kheeliam

No comments

2018-09-04

第七个七天,妈妈您已经离开我们49天了 上个星期的某一天终于梦到您了 现在却想不起到底梦到什么了 您还好吗? 想念您! ...

Posted on Tuesday, September 04, 2018 by kheeliam

No comments